清代及日治時期各地赴郡城大天后宮進香之緣由

清代各地赴郡進香之文獻記載

1.茅港尾當地人士黃清淵即提及乾隆末年,林爽文之事平定之後,當時全臺只有茅港尾天后宮擁有從大北門出入,以進謁臺南天后宮的特權。所撰〈茅港尾紀略〉載:

  「迨及全臺告平,梁軍門(案:梁朝桂)憫念我民之誠意、神佛之效靈,……奏封天后宮「護國庇民」之匾額以榮之,今尚有殘碑考;故當我茅全盛之日,神輿晉郡,入謁臺南大天后宮,有大北入,大北出之特例,即自大北門入、出亦從大北門也;別莊則無此特典。自總兵官以下,恭行朝參之禮;朝參即陛見也。然何行此重禮哉?緣有詔書之奉讀也;雖北港朝天宮媽祖亦無以加榮焉。」

2.光緒元年(1875年),福建巡撫王凱泰所著《臺灣雜記》有詩記北港赴郡進香之事,其雖不表認同,於注記中卻可見當時進香之盛:「北港有天后廟,間數年必請神像來拜郡城天后。屆時香火之盛,日數千人。」

3.連橫之《雅堂文集》卷三〈香腳〉篇:「臺人崇祀天后,而北港朝天宮尤著。每年三月十四日來南晉(會)香,越三日乃返。隨香之人多至數萬,謂之『香腳』。從前鐵路未通時,香腳多露宿,盜不敢劫,遺失之物,亦不敢取,恐遭神譴也。」

4.光緒年間《安平縣雜記.節令》云:「二十三日,天上聖母誕辰。自二月初旨起,上而嘉義,下而鳳垣以及內山屯番,或夫婦偕來,或扶老攜幼,絡繹到廟叩祝,鑼鼓笙絃,不絕於道,總在神誕前,昭其誠敬。」〈風俗現況〉:「三月,北港進(會)香,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往來數人,日夜絡繹不絕,各持一小旗,掛一小燈,燈旗各寫『天上聖母,北港進香』八字。迨三月十四日,北港媽來郡乞火,鄉庄民人隨行者數萬人入城,市街民人款留三天。其北港媽駐大媽祖宮,為合郡民進(會)香,至十五、十六日出廟繞境,沿途回北港,護送者蜂擁,隨行者亦同返。此系俗例,一年一次也。」

  可見清朝之時,臺灣各媽祖廟莫不以晉謁臺南大天后宮為殊榮。

  前述文獻所謂「進香」、「出巡」、「乞火」等名詞,宗教文化上尚無定論,單純只是各地風俗不同,由民眾喊出的名詞而已,因此,尊重文獻記載,摒除爭議,共思未來,該是各宮當務之急。



日治時期赴郡進香之盛況

  日治初期,因社會動盪,日人禁止北港媽下郡之大型宗教活動,始改為北港將二媽、三媽稅駕臺南大天后宮,再由各地迎請,謂之「爭迎媽祖」。如下所引《臺灣日日新報》漢文版歷年所載。

一、明治38年(1905年)
  新竹新埔街人士下郡進香,信徒同獻「女中堯舜」匾。


二、明治39年(1906年)4月18日
  臺灣南部舊慣,例年三月之際,各處人民,多有往臺南媽祖宮進香者。自改隸后,此風頓減,數年來鮮聞有此故事矣。不意本年節屆三月,復有結香社欲往臺南者甚夥,如阿猴廳下之萬丹潮州庄,及港東下里等處鄉村,經已準備費用,擬定近日齊集起程。而香條廣告,遍處皆然。


三、明治40年(1907年)4月10日(4月7日發稿)
  清時例年屆二月十四五六。此三日間。北港天上聖母下郡進(會)香。改隸後此調不彈久矣。近因商況不振。內外郊諸商人之蔡參事。合稟當道。請照舊慣往迎。以期商業繁昌。經於日前批准。


四、明治40年(1907年)4月24日(發稿日不明)
  斗六廳下北港街之朝天宮。乃崇祀天上聖母。該廟神輿。領臺前嘗出境至臺南。嗣因土匪蜂起。道途不便。其事遂止。本年雖期以舊曆三月十四日至十六日。凡三日間。移其神輿至臺南媽祖廟。然該廟前年罹于火災。方募捐二萬五千圓。以便新築。尚未落成。故事亦不果。臺南市民不勝焦灼。近乃有三郊組合許藏春吳甄香陳仰高等外數名。共為總代。倡捐相當之寄附金。


五、明治40年(1907年)4月24日(發稿日不明)
  北港朝天宮聖母,靈跡久著,進香者年以萬計。近以廟宇狹隘,有諸董事出為倡捐重建計須七萬圓。經託臺北著名工師陳應彬督辦其事。並派蔡某來北採辦材木,訂此舊曆八月十九日即便鳩工。如其告竣也,大抵須三年間云。(注:陳師在臺佳作有臺北保安宮、臺中樂成宮、鹿港龍山寺、臺南大天后宮。)


六、明治42年(1909年)5月11日-迎神賽會
  此乃善化慶安宮下郡進香活動。灣裡支廳灣裡街慶安宮,奉祀天上聖母,董事蘇試及各莊長老民人千餘名,於八日午前一時,奉聖母神輿,暨各莊人眾,在其廟前齊集起程,來南進香。九時入大媽祖宮廟,九日繞遊城廂內外,即日還灣裡,十日、十一日兩日間巡迴管內各莊。歸宮後乃設盛享,以迓神庥焉。


七、明治42年(1909年)8月17日
  安平海頭社(效忠里),本擬於十日往鯤鯓庄迎北港天后聖駕,因被雨師所阻,移為十二日。是日十點鐘,神輿鑼鼓,整隊以迎,至五點零鐘到臺南市良皇宮,暫為駐蹕。至七時繞良皇宮街,乃由牛磨後街出安平。已是上火時候,忽大雨傾盆,遂風流雲散,約遲三十分鐘雨霽。乃再整陣奉迎。聞十五日將裝飾藝棚來遊市內,到時必有一番熱鬧云。


八、明治42年(1909年)8月19日-裝飾花棚
  近來裝飾彩棚。漸就改良,以鮮花播綴棚上景緻,而藝妓仍坐鐵枝。日前西來庵創始裝飾一臺,繼則白龍庵裝飾三臺。此次安平迎北港天后,擬於十八日巡繞本市街,十九日乃入臺南市。其彩棚皆安平英商醵出,聞怡記海里氏,以五百金裝花棚十臺,而德記主人亦要別出新裁,裝飾十臺,以爭奇鬥巧,屆期想必非常熱鬧云。


九、明治42年(1909年)9月18日-香火因緣
  北港聖母自前月終由安平送入市內大媽祖宮。因前此曾迎來牛磨後街。市民都到該地拈香燒香,故此次稍形寂靜。同仁社董事石大謨虔誠備至。近日特邀集諸齋友在殿上念佛誦經。鐘鼓之聲,洋洋盈耳,中庭排一香案,供奉茶果。前殿則諸善士立於香几上,宣講善書。該地善男信女,因此再躬往焚修,頗形熱鬧。聞普濟殿七角頭人民,將辨牲醴漢席以祭。尤而效之者多云。


十、明治42年(1909年)10月6日-迎后盛況
  不僅府城區,連附近之附墩,如歸仁大潭庄、大灣庄、大人廟庄亦熱烈迎請。廳轄仁和里大潭庄,自七月初來,向市內大媽祖宮,迎北港聖母,往該庄奉祀,大灣庄轉迎之,去三日送來市內。同日大人廟庄,亦將來迎去,一送一迎。宋江陣及獅陣,計四十、五十。總共信徒有二萬餘人,殊呈盛況云。(注:百年後北港媽再度南下府城,僅三崁店保靈宮主委曾齊家所召集的宋江陣迎駕,時空不同,已不可同日而語。)


十一、明治43年(1910年)3月2日-歡迎天后
  北港天上聖母。原駐驆臺南大媽祖宮,自客歲十一月間舊城迎請,以後鹽埕埔、苓雅寮亦相繼迎奉。此次打狗旗后街,擬於廿五日由鹽埕埔迎去,該地新德記來南,延至南詞客十六名。來往火車資及招待諸費,須二百圓,想有一番大熱閙也。


十二、明治43年(1910年)5月4日
  安平清時例年當陰曆三月二十日,迎該地媽祖,往鹿耳門進香,返則遊繞安平各道。改隸後,此風己殺。者番該地炭瑤尾社新塑媽祖一座,謂是北港天后來附神,擇於去廿一日,出為繞境。市內風傳盛況,紅男綠女,爭雇輕鐵往觀,以四、五千計。至則藝妓數棚,鑼鼓幾陣,皆掃興而歸云。


十三、明治44年(1911年)2月4日
  去四日午前八、九時,臺南各廟神輿及各地民人,出迎北港媽祖於三崁店庄。有長興上里大灣庄,與永康上中里蜈蜞潭庄兩庄獅陣,在三崁店庄角,互相格鬥。查其原因,蜈蜞潭獅陣在前,大灣獅在後。前陣有二名落後,濫入後陣以行,被後陣推出。大灣人有一壯丁,將捉二人,被用手中利刃傷於額角。蜈蜞潭壯丁,亦受大灣人打撲傷。勢將用武,幸當地警官急為制止,不然當必大決裂云。


十四、明治44年(1911年)2月19日-媽祖又來。
  曩者北港媽祖,決定陰曆三月十四日來郡進(會)香,十六回駕。月津媽祖即於十七來郡。改隸後,北港媽祖尚來一次,月津媽祖不聞復來。此次亦於十五日到南,大媽駐鑾於下太子廟,二媽駐鑾於檨仔林廟,三媽駐鑾於大銃街廟。此外,有中壇元帥,則稅駕於南廠廟。大、二、三媽及中壇元帥轎班,則所駐鑾之街民款留之。聞十六日即要繞境,十七日便要回駕云。


十五、明治44年(1911年)5月19日-聖母回鑾
  北港天上聖母,自去年五月間,至市內牛磨後街,由蕭壠請三媽來南,後為鳳山、阿猴各地方迎去。至月初,仍由阿公店送到市,而二媽即自共進會時迎來。前月間緣灣裡街來請,本擬亦欲至嘉義捐金,因當道者以捐緣期限已滿,南部既捐有二、三萬金,按額將滿,倘有不足,則於本地方捐題填補。尚有宜蘭勸捐數千金,已有逾額。故北港當事人知會三郊許藏春及石大謨。二媽再由灣裡來市,同三媽定於陰曆十五、十六遊繞城廂內外,十七日仍送到蕭壠,由蕭壠轉送北港云。


十六、明治44年(1911年)5月31日-建醮慶成北港朝天宮
  崇祀天上聖母,係全島人民所最信仰者。自遭震災後頹廢不堪。無以妥神靈,該地人士,因向督府稟請募集修繕費,全島計有七萬圓,曩經著手經營,豫定今秋告竣。其龍柱一對,係自清國購來,價金千八百圓,最為美麗,將於舊十一月廿一日舉行落成式,並建七朝慶成祈安建醮,其道士亦擬向清國聘請迫行商省。其經費豫想五、六萬圓以下,悉仰給全島善信家,至期將招待全島人民有志者,及內地官民等,當極形盛況。



服務提籃
結緣品